首页 > 将进酒Bar > 正文

南宋文坛,那抹孤云出岫的背影

2022-10-21 11:32 来源: 中国财富网        作者:九公子的桐 0

分享至

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冬至,扬州,雪过初晴。

姜夔站在城外,放眼望去,满目萧瑟,杂草遍地,碧水生寒。自16年前被金军侵袭后,扬州再不见往日的风流繁华。

暮色四合,戍角声起,更添凉意。抚今追昔,姜夔悲从中来,自度一曲《扬州慢》,痛惜衰败的城市,哀悼破碎的山河:

11.png

此词一出,惊艳文坛,被赞为“有《黍离》之悲”。年仅22岁的姜夔,凭借过人的才华,在词坛初露锋芒。

《扬州慢》既是南宋衰亡的挽歌,也成为了姜夔一生的底色——在山河破碎的时代,深情而孤独,漂泊江湖。

1.png

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高宗皇帝迁都杭州的第26年,一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年份。此时,岳飞将军已因“莫须有”的罪名遇害12年,金国随时可能入侵,国土日仄。

风雨飘摇中,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一个普通院落里,姜夔出生了。

(来源:摄图网)

尽管姜夔祖上可追溯至三国时期蜀汉将军姜维,但到父亲这代,家世败落。他出生时,父亲只是一介布衣,待他6岁时,父亲才进士及第,出任汉阳知县。

姜夔自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立下了考取功名报效国家的志向。

但姜夔无疑是时运不济的那类人。他14岁丧父,只能投奔姐姐生活;从21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十年间四次考试屡战屡败。

科举失败后,姜夔不愿再寄人篱下,背起行囊,羁旅江湖。

南宋时,很多科举落榜者,虽然饱读诗书,却得不到功名,为了生计,游走在江南富庶之地,通过给达官贵人写诗填词,获得经济来源。

姜夔体貌清莹,为人潇洒不羁,有西晋名士之风,虽然生活贫寒,却从不作乞求索取之相, 无阿谀奉承之态,只求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地行走在世间。

他曾只身前往溪山清绝处,纵情山水;也曾在月朗星稀的深夜,朗吟独步,纵使寒风凛冽,依然泰然自若。

出色的才华与卓然的气度,让姜夔获得了诸多名人雅士的赏识。

32岁那年,姜夔认识了著名诗人萧德藻。萧德藻虽然现在名气不大,在当时是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的诗人,而且他还是姜夔父亲的同科进士。萧德藻十分欣赏姜夔的才华,“四十年作诗,始得此友。”

萧德藻如父般待姜夔,看到他年过三十还未成家,便将自己的侄女许配给他。后来,萧德藻调任湖州,也带姜夔一同去湖州生活。

在去往湖州的路上,姜夔又结识了“中兴四大诗人”之一杨万里。杨万里同样欣赏姜夔的才华,赞他“为文无所不工”,堪比唐代诗人陆龟蒙:


22.png

经过萧德藻、杨万里两位文坛大家的褒赏,姜夔很快在文坛声名鹊起。

虽然名声很大,也得到很多“贵人”赏识,但姜夔始终靠别人的供养为生,居无定所,四处漂泊。在他内心深处,始终希望能够凭借才华取得功名。

期间,“真爱粉”张鉴惋惜他怀才不遇,想花钱给他买个官,但姜夔不屑于此,婉拒了张鉴。

姜夔不只精通诗词,同样擅长音乐,创作的曲调汲取民间音乐精华,又与清婉典雅的词风完美结合,被杨万里赞为“裁云缝雾之构思,敲金戛云之奇声”。

(来源:摄图网)

面对音乐典籍散落、礼乐制度混乱的局面,姜夔殚精竭虑,在44岁那年写就《大乐议》和《琴瑟考古图》,献给朝廷,希望获得提拔。尽管《大乐议》被认为代表民间音乐艺术最高成就,但朝廷并未作出回应。

姜夔不甘心,两年后,再次向朝廷献上填补相关领域空白的音乐书籍《圣宋铙歌鼓吹十二章》。这次,终于引起朝廷的注意,下诏特许他破格参加进士考试,但他又落榜了。

从此,姜夔断绝了仕途念头,布衣终老。


2.png

在写就《大乐议》这一年的元宵节,姜夔心情莫名低沉,没有出门赏灯,看了会儿书后便早早睡下。在梦中,他再一次见到了初恋。

醒来后,姜夔感触颇多,填一阙《鹧鸪天》,祭奠这段难以忘怀的感情:

33.png

二十多年前,姜夔曾游历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彼时的庐州,车水马龙,歌舞升平,在赤栏桥上,他遇到了情系一生的歌伎姐妹。

这两姐妹擅长弹奏琵琶古筝,与姜夔携手赏巢湖、登姥山、游环城河,抚琴奏乐,作词唱曲,与她们一起,姜夔度过了难得的甜蜜时光。

只可惜,爱情依然败给了现实。迫于生计,姜夔在合肥只停留了很短的时间,落魄的他没有能力在合肥常住,也留不下这段感情。

后来,他又路过合肥两次,却是伊人不在,徒留相思。

这段感情,也成为姜夔难忘的思念。他一生流传下80余首诗词,有22首是写给这两姐妹的,用情至深。

春日游船,看到附近船上有女子神似两姐妹,姜夔触景生情,写下“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

在去往湖州路上,途经金陵,遥望庐州,心有所感,梦到两姐妹,写下“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一代词宗”夏承焘曾这样评价姜夔:“姜夔用情之专之深,在两宋文人中唯有陆游可与之相比。”

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经由杨万里推荐,姜夔前往苏州拜会诗人范成大。

那一天,飘着鹅毛大雪,庭院中的梅花正开得绚烂。范成大拿出从蜀地戎州(今四川省宜宾市)带回的当地美酒姚子雪曲,两人饮酒赏花,诗词唱和,不亦乐乎。

(来源:摄图网)

范成大邀请姜夔即兴创作新曲,看着眼前绚烂的梅花,品着醇香甘美的姚子雪曲,回想起与两姐妹赏花的场景,感慨飘零的身世、动荡的家国,姜夔信笔写下堪称咏梅绝唱的《暗香》《疏影》两首词。

44.png

词成,范成大赞叹不已,让精通音律的歌女小红习唱,清空的意境、悦耳的歌喉、优美的旋律,引来全场赞叹。

姜夔在范成大家住了一个来月,得闲便教小红唱曲。一来二去,两人暗生情愫。范成大得知后,便将小红送给了姜夔。

是年除夕之夜,又是一个下着大雪的夜晚,姜夔乘舟带小红回家过年。湖面浩渺,天地寂静,姜夔吹奏洞箫,小红浅吟低唱,甚是和美。

孤独已久的姜夔,再次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妙,心中喜悦,写下“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只可惜,姜夔与小红情深缘浅。几年后,小红忍受不了清贫漂泊的生活,离他而去。

最是深情留不住。茫茫天地间,姜夔始终孤独地行走着。


3.png

在命运的棋盘上,每个人都是一枚棋子,身不由己。

姜夔虽命途多舛,但幸运的是,他赶上了乱世中难得的盛世。10岁那年,宋金讲和,维持了长达40年的和平,在富庶的江南一隅,朝廷安于享乐,渐渐失了北伐之志。

其实,姜夔与陆游、辛弃疾这样的“主战派”人物是一样的,“怀才不遇”是一生的注脚。在生命的最好时光,姜夔困顿于生计,依人而生,四处漂泊;陆游、辛弃疾则困顿于朝廷,满腔豪情只能诉诸笔端,收复中原变成一个遥远的梦。

姜夔虽是一介书生,无法上战场为国效力,在见过被战火洗劫的诸多城市后,始终期盼朝廷早日收复失地。

50岁那年,姜夔人生中的两件大事发生了。

那一年,姜夔与年长15岁的辛弃疾相识。姜夔欣赏辛弃疾清雄沉郁的词风,更仰慕他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

一年后,辛弃疾担任镇江知府,准备北伐,姜夔为老英雄即将实现抱负而感到高兴,仿照他的风格,写下了一生中最豪放的词:


55.png

天不假年,两年后,辛弃疾因病去世。不久后,这场轰轰烈烈的北伐也宣告失败。

姜夔再次收到一场“空欢喜”,命运的天平始终未向他倾斜半分。

也是在50岁这一年,姜夔定居的杭州发生一场大火,千余座房屋被毁,他的房子也未幸免于难,多年辛苦攒下的家产、藏书付之一炬,他再次一无所有。

为了生活,年过半百的姜夔不得不再次游走在金陵、扬州等地。

(来源:摄图网)

在贫苦中,姜夔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十几年。公元1121年,67岁的姜夔去世,死后家中连办葬礼的钱都没有,最终是朋友们集资将他安葬。

从世俗眼光来看,姜夔无疑是个失败者,居无定所,没有功名富贵,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要不是传世的80多阙词、180多首诗,他会默默湮灭在历史长河中,不留一丝痕迹。

这一世的艰难曲折,或许就是为了完成艺术作品的创作传世,不屈文魂的千载流芳,千载文脉的赓续传承。

姜夔的词清空骚雅,将前代词人的风格融汇贯通,在传统的婉约、豪放两大词风外另辟蹊径,开创“雅词”,引领南宋词风,被奉为与辛弃疾并列的词坛领袖。

《宋词通论》这样评价姜夔:中国词学自南宋中末期一直到清代的终了,可以说完全是“姜夔的时期”。

姜夔更因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一不通,被赞为“继苏轼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文魂永存,酒韵流香。千年之后,姜夔与范成大对酌的姚子雪曲已更名为“五粮液”,在岁月的积淀下,在匠人的传承下,凝练出愈发香浓醇厚的味道,成为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秉持“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独特气韵,见证着时光变迁与文脉流传。

所有的坚守,终将曾经的平凡化为永恒的不朽,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




执笔:李耀威

统筹:李耀威 闫梅

编辑:王一川

监制:田欣鑫



责任编辑:闫梅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