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做实“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之路,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11-25 16:45 来源: 中国财富网        作者: 0

分享至

中国财富网讯(蔡文)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全力支持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之路。在“专精特新”战略引领下,企业如何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经济注入新活力、新动能?

日前,北大管理论坛——做实:“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之路”于线上举行,专家、学者对中国“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发展经验及后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共同助力“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助推中国经济发展。

刘俏:“专精特新”研究需要多元赋能、多元驱动

“中国经济发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任务是高质量发展。”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刘俏在致辞中表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在于未来增长和发展的驱动力来自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升。

在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前提下,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是市场主体,而这个市场主体是由一大批鲜活的、具有杰出引领能力、强大创新能力,能够具有重新塑造一个国家产业结构、推进其健康发展的企业组成的。因此,要将“专精特新”群体作为一个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而长期的研究。

刘俏认为,“专精特新”不仅是一个政策上的问题,更需要多元赋能、多元驱动。在这个领域中,学界需要结合业界的研究资源,利用科学的范式,进行长期跟踪研究。

任之光:“专精特新”大有文章可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二处处长、研究员任之光表示,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专精特新”企业的蓬勃发展为管理学者提供了最好的研究对象。“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和成长发展也需要理论支撑。

“专精特新”企业从学理上如何定义;其核心特征或指标如何测度或分解;“专精特新”企业如何构建动态能力;数字技术如何赋能“专精特新”企业技术创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制造业产业链中的不可替代性;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问题;如何适应数字化和双碳要求。从学界视角看大有文章可做。

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特别是工商管理学科愿意和相关领域的学者们共同研讨,遴选出前沿的可部署的领域方向,积极推动学科的基础研究发展,为“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实践提供理论和政策建议。

杨学山:放开视野,走自己的“专精特新”之路

工业与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以宏观数据与微观视角相结合的方式,诠释了“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之路。

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21年末,全国中小微企业数量达4800万户,日均新设企业2.48万户。中小企业为社会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超过了全国企业的总营业额的三分之二。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当前已经到了十分高的水平,尤其是头部的中小企业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但在这种发展良好的整体态势下,中小企业依然存在寿命短、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杨学山表示,中小企业的“专精特新”之路并不是单一模式化的路线,而要具有各自的特殊性。“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区,不同规模的中小企业,甚至是相同行业、相同地区、相同规模、相同产品和服务的中小企业,都应该走不同的路。”

李 兰:穿越不确定性迷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与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 兰表示,研究数据显示,随着国际不稳定因素的增多,我国经济面临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在增加,不确定性突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比较大的挑战。

根据最新完成的来自1913家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分析,李兰及其团队的研究揭示了当前中小企业正在面临的挑战,包括疫情对国内外市场的不利影响、经营状况与多项经营指标均处于近年来较低水平、国内外环境变化对未来投资及经营发展信心有一定影响、企业家压力增大等。

但在多数企业面临不少困难的情况下,总有一些企业在奋力突破困境,逆风飞扬。调查样本中有“专精特新”企业288家,李兰发现,这些“专精特新”企业的各项经营指标都明显好于一般中小企业。

她指出,区别于一般中小企业,当前“专精特新”企业的经营状况明显较好;其产销、订货、盈利等方面的表现良好,初显出较强的增长韧性与活力;企业创新活跃,对未来也较有信心。

巩天啸: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画像与培育政策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长巩天啸从企业画像、成长之路和培育政策三个方面描绘了我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发展状况。

巩天啸总结出单项冠军企业的三组特征:专注主业,持续创新;效益突出,韧性强劲;攻关突破,引领带动。

他通过对照单项冠军企业的认定标准,梳理出单项冠军企业在市场竞争、质量效益、持续创新、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方面的关键要素。基于此,他和团队初步提出了一个单项冠军企业成长的模型——“贝壳模型”。

针对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政策,他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进行了解读。这些年陆续出台的政策显示,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和发展的顶层设计持续完善,同时越来越多的政策将单项冠军企业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构建培育体系,将单项冠军培育工作作为推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落实国家单项冠军遴选工作的同时,也出台了地方单项冠军配套政策,开展省市级单项冠军遴选和培育工作。

对于未来政策的展望,巩天啸认为会在进一步强化战略引导、提升优质服务、营造有利环境等方面持续推动以单项冠军企业为代表的优质企业做强做优,为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彭泗清:“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发展与产业生态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彭泗清表示,当前“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处在快速的上升期,但距离发展成熟期依然任重道远。对于“专精特新”企业来说,“跟风”投机不是“补药”,而是“毒药”。只有长期主义,才能成就“专精特新”。

因此“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既需要自身的“真功夫”,也需要“好风好雨”,更需要“好土壤”“好气候”。他强调,不仅要看到“专精特新”企业对于整个产业链、产业生态的重要性,更要重视健康的产业生态对于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性。

对于如何实现“专精特新”企业和产业链之间的相互成就和共生共赢,他从政策与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在政策上,第一不只是“给政策”,而且要“建生态”。通过稳定、系统、配套的政策打造基础设施、营商环境、新的商业文明、多方共赢的利益格局,来稳定企业的预期,增强企业家信心,提升企业家创新创业的热情;第二不只是建设“产业集群”,而且要建设“创新集群”。正如北京大学王缉慈教授指出的,创新集群是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母体。

在管理方面,彭泗清主要从“专精特新”企业如何服务好市场、共建良好的市场生态提出四个方面建议:一要以专注深耕市场,敏锐捕捉行业机会,找到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二要以精诚赢得客户信任,为客户创造价值;三要以特长超越竞争对手,形成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竞争合作关系;四要以创新实现持续发展,为行业及社会创造价值,从而促进生态的优化与进化。

张中雍:理解和把握“专精特新”的三重逻辑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规划所研究部副主任张中雍重点围绕理解“专精特新”的三重逻辑展开了分析。

从理论逻辑上看,他及其团队的研究结合西方经济学理论和古代中国经管思想谱系,系统性地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理论渊源,以充分认知“专”“精”“特”“新”四个要素的核心要义。一是专业铸专长,深耕主业,以恒心办恒业;二是精益出效率,精益求精,弘扬工匠精神;三是特色赢市场,别树一帜,练就“独门绝技”;四是创新谋发展,补短锻长,成为创新原核。

从历史逻辑上看,培育“专精特新”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第一方面是时代的要求;第二方面,培育“专精特新”的沿革脉络,从概念提出到落地实施再到加速推进,可分为“摸石过河、探索实践”“总结推动、重视肯定”“指明方向、全面铺开”这三个阶段。

从现实逻辑方面来看,培育“专精特新”是贯彻落实“三新一高”决策的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培育“专精特新”恰逢其时;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专精特新”意义重大;构建新发展格局,壮大“专精特新”不可或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专精特新”标杆范本。

责任编辑:谢玥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